close

對松板桃李的印象是〈娼年〉裡面的漂亮屁屁(自重)

74883958_391305288251324_4408015911882063872_n.jpg

真善美有票根填資料抽導演簽名的電影海報。

 

 

這是一部很貼近生活的片,

當社群媒體充斥生活,

不管1450、5800又或是五毛(有傳言降價為三毛)就在你身邊,

假新聞什麼的跟食安一樣難防,

加上台灣現今的記者媒體僅少數有「第四權」概念,

點閱率、觸及率及瀏覽率等掛帥,

對KPI斤斤計較,

能有效衝高的方法就像當年芒果亂報裡所說的「裸體加屍體」,

誰想看正面又真實且可能枯燥還沒有八卦的新聞,

新聞台娛樂化,媒體識讀與個人辨別能力加重,

消息傳出去容易,澄清卻很難,被刷過消息的人深信他所知的。

(最近的朋友群淪陷是淘寶包裝有鼠疫病毒,廢宅被朋友溫馨提醒,

但憑著國高中對病毒的認知,應該沒大礙,好險疾管署幾天後澄清了)

 

78904302_2752152705020807_7044109990256181248_n.jpg

 

慣例10點心得:

1.社會上就是官官相護,有關係就沒關係,哭哭。

2.日文的「新聞」是報紙,「ニュース」才是我們的新聞,片名如果直譯應該是報社記者。

3.日本的公安並沒有像DC裡面的降谷一樣深愛著日本,只是奉命行事的人。

4.日本也有1450欸,而且看起來是菁英等級的,穩超過1450。

5.應該沒有記者想要智商20,只是當權者指示,壓下不利的報導,然後變成娛樂新聞。

6.真的希望哪天可以立法禁止採訪家屬,除非他們願意。

7.人若無良知不配當人,公務員徇私舞弊都該抓起來。

8.內調那邊的燈光都好暗好悶好壓力,或許是菁英的世界。

9.社會議題變成電影都有過於真實的感覺,無論是網軍或是買通媒體。

10.希望可以立法禁止記者媒體在沒有當事人同意下採訪。(限受害者及加害者家屬)

 

主角是女記者,主要配角是男公務員,劇情沒什麼出人意料,又很日本,

或者說可能大部分國家都會發生,差在有沒有英勇跳出來實行第四權的記者,與有道德良知,不在乎個人升官發財的公務員。

 

一部發人深省的題材,過於真實,現在很少有人沒在網路上網路上發言,

在各大粉專、PTT、Dcard等,舉凡「不是強制實名制」的網頁,

都有可能是有一群人去操控言論風向,去年(2018年)曾發生過的大量收購粉絲專頁,

企圖去控制曝光度與帶風向,在片中,這件事情是由「內調」的「政府精英」做的(台灣或許是公關公司、中國或許是監獄裡的人),

應該稱讚他們的嚴謹還是他們是基於「維護政權」,有太多機密不能讓民間知道,

於是給公務員做比較簡潔省事,或許台灣也有,只是以台灣人costdown的習性,外包比較有可能XD,

在雙邊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,不要恣意的帶風向,遇到假消息,如有餘力就去澄清,或是有疑點的,努力去質疑。

 

至於女記者跟之後自殺的官員女兒有一樣的處境,都被嗜血的媒體不分場合採訪,

記者應該是有公民正義感,有要為世界做一點點改變,讓更多人知道事實的優良工作,

而不是不分場合去質問、逼問任何人,又或者斷章取義受訪者的言論,

只為了點擊率跟點閱率。好像之前台劇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的主視覺圖,

一堆人拿著麥克風,圍著一個人的畫面,那種壓迫感,正是被圍的人的感覺,

希望可以透過立法去保障無論是受害者或是加害者的被採訪自由,

因為「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」,這件事情似乎不能用社會價值的道德感來達到效果。

undefined

(圖為複製連結的,消失就會消失QQ,日本版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主視覺)

 

結局是開放式結局,又或者我不會讀唇語的原因,反正個人認為他們要向善,

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女兒活在這麼可怕的世界,一個要讓自己心底的正義被世人所見,還被日本政府殺掉的父親一個公道。

 

小小題外,其實座位在女記者旁邊的男生也很有想幫忙的意思,

會在她被下令停止調查後,幫她查資料,歸納重點,

不是每個人都有講去去的勇氣,但可以做到自己知道真相事實什麼。

 

最後有個小藍窗(藍色窗簾,指腦補),最後在女記者修改稿件時,

窗外照進來的晚霞,廢宅解讀為「霞關」的「霞」,

霞關」為日本中央行政機關總部,可能是裡面有人覺得看不下去,

要揭發這些事情,找女記者合作。(名偵探柯南M22也有類似的景色,也是霞關。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新聞記者 電影評論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湘緗 的頭像
    湘緗

    ★湘緗的異想世界☆

    湘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