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生田斗真才去觀賞的迷妹。

因為喜歡這個演員所以相信他所演出的劇。

 

IMG_3834.jpg

 

 

意外沉重的一部片,看完覺得人生好難。

 

(推一下國泰中信,真善美210元,讚讚)

 

十點簡略心得:

1.帥哥頹廢了還是帥哥,真的是臉的問題。

2.如果突然被切斷手指,記得要冰凍。

3.大量出血時,如果可以,傷口抬高過心臟。

4.小心恐怖情人,外面世界好危險。

5.危險工作別恍神。

6.牽扯到他人隱私的事情,別太相信別人,即使是ex。

7.暴力不能解決問題,而且會嚇到人。

8.比瘋子瘋可以有效嚇阻瘋子。

9.即使是媒體工作者,也沒有權力過度挖人隱私。

10.犯罪者有權利追求自己的人生嗎?

 

這部片主要人物線有三條,其他我歸類在支線。

 

生田斗真所飾演的益田純一,

因為國中友人被霸凌,他怕成為目標,

雖然是朋友卻加入霸凌,

最終導致他朋友自殺,

之後他陷於愧疚與自責中。

而他的支線有他的前女友,

在身為人的道德良知與身為記者要給讀者有話題性的事物,

選擇了後者。

 

瑛太所飾演的鈴木秀人(OOOOO)(什麼郎吧(忘了,

因為自幼人格缺陷,

在國中(十四歲)時殺害兒童,

進感化院(收容未成年犯罪者的矯正機構)後出來,

改名換姓並改以自殘壓制缺陷的那部分,

努力當一個正常人。

他的支線有他女朋友(可能分手了吧),

鄉下女孩嚮往東京繁華,

被男生拐騙成女朋友進而拐去拍AV,

一說要分手就把DVD寄給她的朋友同事等,

根本恐怖情人。

支線二是他的輔導員老師,

她可能是位出色的輔導員,

卻是她女兒心中失格的母親,

覺得與不良少年爭寵失敗,

進而未成年懷孕,

需要監護人(還是法代)簽名才能動手術。

 

以及主要登場人物為犯罪者的父親,

我把他們歸類在對照組,

對照前面兩組「覺得自己有犯罪不配有正常人生」

跟「自己犯過罪不配當個正常人」的當事人,

這條線有點奇妙。

犯罪者的父親覺得兒子罪該萬死,

他以及他兒子至他妻子都要用餘生來謝罪,

犯罪者卻認為這事情已經不可逆,

所以人生要向前看,

他還是可以自組家庭,結婚生子。

支線是受害者家屬,

講著雖然很難過也忘不掉,

但還是要走下去。

 

接下來想講的感想覺得很沉重,

可能立場也很不穩吧,

尤其這部是以「犯罪者的日後談」來看,

稍稍被說服了一些(腦波很弱的人。

 

往往只要一個「人」犯罪,

嗜血的媒體就會開始搜尋與他有關係的人,

父母師長兄弟姊妹朋友同學甚至早餐店老闆娘,

台灣的話我看近年來的新聞覺得還沒到很誇張。

早期九零年代的陳進興(白曉燕)案,

犯罪者槍斃,他兩個兒子被送出國,

有鄉民戲稱根本二抽歐洲人,

而他的妻子找不到正職工作,

最後被迫成為流鶯還要被記者追殺。

反例大概是鄭捷案,

後台大到意外的沒被起底,

傳說是地產還是廣告看板大亨。

 

日本的話倒是有看到幾個犯罪者的兄弟姐妹自殺,

且日本社會好像真的話去犯罪者家潑漆,

有點恐怖。

 

媒體嗜血,夠腥羶色標題夠聳動,

就會有點閱率有收視率可以賣廣告,

想要改變就從自己做起吧,雖然很難,

不要被聳動的標題吸引點下去,

選擇比較中立的媒體觀看,

依照自由市場供需原則,

當沒有需求供給自然會降低。

講講都很容易實際超難,

人是視覺動物,

芒果亂報講的「最好的新聞畫面,裸體加屍體」,

理想是一回事,實際又很難辦到。

在嘴「媒體智商三十」時,

也要記得不要被三十的人拐去他所想要的風向。

(大家共勉之,這好難。)

 

回到犯罪,先講犯罪後好了,

近年來偏向媒體辦案,

身為第二手消息來源的一般民眾,

跟著隨風起舞,

若稍稍判案不合大眾預期,

便開始炮轟恐龍法官或是質疑是不是後台強硬。

「無罪推定原則」、「偵查不公開」好像都只是課本寫寫,

實際上根本全民當法官,

人人都是檢調單位,

想講就講想嘴就嘴想嗆就嗆。

媽媽嘴事件連雇用兇手的老闆前期也被罵有罪,

所以什麼狀況,根本社會亂象吧!

 

再來,犯罪者在服完刑期後,可以當正常人嗎?

法律對未成年人很好,

因為可教化空間很大,

如果教化成功還可以增加GDP,

又一顆新鮮的肝,能用的人,

可以增加稅收。

那未成年罪犯成年後如果教化成功,

可以擁有正常的人生嗎?

或者說社會允不允許?

以台灣的法律來講,

十八以前限制行為能力人,

出事監護人(法代)都要負責任。

當事人看年紀負責任,

那之後勒?

服完刑期後可以除了要繼續付賠償金外,

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嗎?

或者連隱私都沒有,

往後的一舉一動都要受社會的監視,

啥都不能做抱著愧疚度過餘生?

 

因為本篇沒有成年後的犯罪者所以不多討論,

至於在媒體宣傳下的看似無限上綱的台灣可教化判決,

其實沒有很認同,

例如殺人或是殺小孩酒駕害死人之類的。

成年者「貌似」書讀好一點,成就高一點,

態度誠懇一點,佛經聖經多抄一點,

可教化程度就高,刑期也判得少。

又或者有精神科醫師證明,

也有相同效果。

 

本作看到的是兩位直接殺人,一位間接殺人,

兩位之一心中有愧疚,但繼續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往前走,

雖然他的親屬有一位表示有意見不行。

其二進感化院後努力克制自己,

有試圖過著正常生活,

卻被爆料公諸於世。

第三位間接殺人者的問題,

個人偏向是自我意識膨脹,

他加不加那個句子,

他朋友的死意也是挺堅決的,

太過正義感被自己圈起來。

 

支線部分,

看到了家庭議題,

究竟家長在工作上的成就與跟小孩的關係,

有沒有呈正相關呢?

真是難解的問題,

有一好沒兩好,

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

那位輔導員老師很想同時扮演兩個角色,

可當她女兒在咖啡廳控訴「跟不良比一點都不重要」,

以及學生有突發狀況時,

她為了小孩在學生前面衝出去,

此刻那位學生的心理應該挺憤恨的,

「這麼信任的老師居然在最後背叛」。

年齡不到無法理會,

現在不行以後估計也是不會發生,

這問題以後問問有小孩的朋友吧!

 

支線另一條,

鄉下少女都市被騙去拍片。

不要檢討被害人,

那個不懷好意的人渣才是罪魁禍首。

自保跟勸世成分還是在吧,

不要相信陌生人說賺錢很容易,

違法的東西賺錢才快。

但恐怖情人有預防的方法嗎?

有的話分屍案會少一點吧?

性別教育從小做起,

互相尊重對方,

別不讓小孩早戀,

否則通通變魔法師(壞。

很榮幸地身為廢宅只要在二次元玩沙就好,

三次元的現充都爆炸吧(問題發言。

 

以下廢宅的隨便想,

如果真認為不可教化,

怎麼不直接判死刑或無期徒刑終身監禁之類的,

既然重新放回社會,

這本意應該是希望這個人「重新」再當一次好人吧,

除了受害者跟受害者家屬外,

應該沒有其他閒雜人等能有意見。

地鼠一點,

孑然一身就不會有問題了。

 

大約是,最不觀後感的觀後感吧,

電影拋了個議題就來看看他人的想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湘緗 的頭像
    湘緗

    ★湘緗的異想世界☆

    湘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